2018.10.22閱讀風氣


書面質詢

    閱讀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軟實力,也是評鑑文化水平的關鍵指標之一,因此提升居民的閱讀能力是提升澳門未來競爭力的第一步。


  2016年文化局曾委託澳門大學進行“2015年澳門公共圖書館研究”,發現本地居民年均閱讀量為6.6本,即平均兩個月才閱讀一本書[1],同時“2015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 2015)的結果顯示[2],澳門學生的閱讀素養分數是三種能力素養中得分最低、排名最差的一項,雖然比OECD平均值高出16分,但與排名第1的新加坡有26分差距,與香港亦有18分差距,反映本澳學生的閱讀素養仍無法追上西方經濟體或其他同等發達的亞洲國家、地區,能夠達到高水平(水平5、水平6)的學生比例不高,反映澳門整體閱讀能力有待改善。此外,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IEA) 2017年公佈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 PIRLS 2016”中,澳門以546分名列第19,雖然只有2%的學生低於低水平,但澳門家庭有豐富教育資源的比例只有11%,當中家有藏書、兒童圖書和電子閱讀裝置的數量均低於國際平均數,顯示家庭的教育資源有待充實,小學閱讀時間亦較國際水平略顯不足,仍有進步空間[3]。


  圖書館作為傳播知識文化、交流思想的公共場所,對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風氣,塑造優質的社區閱讀氛圍起着重要作用。根據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進行的《2015年澳門圖書館事業回顧》顯示,2015年澳門的圖書館數量超過300間,包括公共圖書館及閱書報室、學校圖書館、專門圖書館、高校及專科圖書館,對於只有30多平方公里的澳門而言,圖書館的密度算是十分高,然而,這些圖書館在規模大小、資料種類、館藏書藉和文本數目、服務對象、管理制度等都良莠不齊,不能做到資源互惠共享,加上當中大部分圖書館並不對外開放,只供機構內部使用,公眾大多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令人質疑在人力、藏書、資源上會否出現重複、重疊等資源浪費情況,甚至能否真正配合本澳及社區發展的需要?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本澳的圖書館分屬不同機構管理,請問有當局如何協調好眾多的公共閱覽空間,使其對社區公眾發揮到實質作用?此外,會否研究主導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高校及專科圖書館等不同機構體系圖書館的資源整合,藉由合作令各館資源互補、互惠、共享?


二、請問有關當局有何具體措施提高本澳的整體閱讀能力及素養,加大專業的閱讀推廣人員的培訓力度,以進一步推廣城市閱讀風氣?會否針對澳門的公共圖書館從業員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在職的培訓和持續的進修?社會有意見提出建立相關的專業認證資格,構建閱讀推廣人員的專屬職程制度,提升閱讀推廣在校園所發揮的效能,有關當局對此有何看法?


三、根據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於2017年的調查,約有698人從事圖書館或相關工作,專業及半專業的人員只佔兩成,現在外地就讀相關學科的人數不足10人,專業人員比例嚴重不足,未來十年甚至將有20多人陸續退休,憂慮會出現斷層[4]。請問有關當局未來隨着石排灣圖書館、新中央圖書館陸續落成,甚至新城填海區圖書館設施的配置等,本澳是否有足夠人力資源應付未來的發展需要?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何  潤  生

      二零一八年十月廿二日


[1] 2018年5月22日《正報》。

[2] 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暨青年局,〈PISA2015成績全球同步公佈,澳門學生素養表現卓越,基礎教育系統優質且公平〉,http://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addon/allmain/msgfunc/Msg_funclink_page.jsp?msg_id=58703

[3] 2018年5月22日《正報》。

[4] 2018年5月2日《澳門日報》。


2018.10.22閱讀風氣-書面回覆.pdf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