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關於提升渠網排澇能力


書面質詢


  近年極端天氣頻發,去年本澳6月更是兩度發出黑雨警告信號,為更好地應對暴雨、防範城市內澇,特區政府在今年雨季開始前,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雨水渠檢測及清理工作、檢視泵房的運作、推動防洪工程建設等等。本澳從今年5月開始步入雨季,驟雨連綿、暴雨多發,而6月8日這場暴雨最為突出,高掛“紅雨”信號約七小時,並錄得最高逾二百毫米雨量,多個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浸,更是發生了多宗山泥傾瀉事件,其中加思欄馬路山泥傾瀉最為嚴重,引發古城墻倒塌,牽連附近民居,為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威脅。


  從這場大雨中,儘管政府已進行了大量的通渠措施,但是本澳渠網仍難以應付,當中是因為渠道整體排澇能力不足、非法排污淤塞渠網等的問題,結合行政法務司司長[1]、市政署[2]近期的回應,亦指出近期暴雨出現的非水浸黑點與建築地盤排污、工程可能改動渠道等因素有關。


  現時本澳雨季仍在持續,7至9月更是颱風生成的旺季,加上全球極端天氣幾率增加,城市積澇及其次生災害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對此,從如何提升渠網排澇能力的角度,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雖然政府相關部門已就近期暴雨水浸成因作出回應,但比較簡略、籠統,而且水浸點更是出現了非傳統的水浸區域,很多居民關心自身所在街區具體的水浸成因,例如是由於渠網老化、食肆或工程排污問題,抑或是有海水倒灌等其他因素導致,亦想了解區內已建成的防洪排澇設施成效。請問當局在此番暴雨後,會否通過事後檢查,研究各區水浸成因,供居民清晰了解?

  2、根據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第2/VI/2021號報告書,對於“跟進在暴雨及風暴後基建設施的排水效能”,政府對本澳渠網問題提出了短中長期措施,請問當局目前全澳老舊渠網改善進度如何?尤其是全澳渠網整體規劃研究進度如何,能否透露相關資訊供公眾了解?另外在智慧渠務方面,當局在5月31日回應議員的口頭質詢表示[3],通過與交通局監控設備聯網作智能化監察,請問監察成效如何?能否實時了解水位、流速、淤積情況?


  3、海綿城市作為城市雨洪管理的新理念,將防洪防澇、生態環保結合於一體的新型都市模型,今年曾有議員提及該理念,政府在回覆時[4],提及已積極採用透水能力高的行人道鋪面材料,請問現時有多少行人道或者其他地方已應用透水地磚,請問該地磚耐用性、防滑度如何?未來有否相關建設規劃,引入更多材質優秀及滲透特性良好的墊材,逐漸推廣至全澳行人道路、行車道路、公園等等,提升本澳的吸水能力,減少地面積水?

 

 



[1] 參考資料:https://www.tdm.com.mo/zh-hans/news-detail/697762?lang=zh-hans&isvideo=false&category=all

[2] 參考資料:https://www.tdm.com.mo/en/news-detail/700838?isvideo=false&lang=zh&category=all

[3] 參考資料為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06/01/content_1600725.htm。

[4] 參考資料為市政署對施家倫議員在2022年02月25日有關澳門建設海綿城市之書面質詢回復,批示編號為331/VII/2022。


2022.06.16書面質詢(關於提升渠網排澇能力)書面回覆B.pdf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