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
特區政府近年來逐步落實《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中提出的目標,例如公佈《限制提供塑膠袋》、《建築廢料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推行廢舊電池、電腦及通訊設備回收計劃等,透過經濟手段來推動有關廢棄物分類和減廢,並且持續推動多項回收計劃,不斷擴大學校、企業、社區的回收網絡。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1》近期已發佈,澳門2021年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為45.32萬公噸,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1.82公斤,對比其他城市仍處於高位。從固體廢物回收率[1]一項來看,2021年為23.5%,除卻2019年較低外,近十年回收率均維持20%左右,顯示其回收的成效不高,並且將2021年澳門棄置城市固體廢物量與政府回收的廢物資源量約0.45萬公噸[2]對比,數值相差非常大,意味著全民環保回收的氛圍仍未形成,如何逐步提升本澳居民環保意識、提高城市固體廢物回收率,是塑造環保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徑。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環保局在今年4月立法會全體大會提及下一階段會針對特殊及危險廢棄物處理站使用者進行收費,以污染者自付原則減廢計劃,請問現時工作開展的進度如何,可否透露更多資訊[3]?另外《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中提及2023-2026中期行動方案考慮評估設立玻璃樽生產者責任制度、長期行動方案“評估及研究推行其他產品的生產者責任制度”,請問當局現時對於對玻璃樽及其他產品的生產者責任制度,有否初步構想,鄰地香港早已透過法律實行生產者責任計劃,本澳何時開展研究及推行落實,以便完善本澳環保政策,建立綠色低碳城市?
2、從近十年較為穩定的回收率可見,有部分居民已形成主動回收的行為,但是還有大部分群體仍未建立相關習慣和觀念,而且對於物品哪種可回收、如何正確分類、回收注意事項、“乾淨回收”概念等仍不夠清楚,請問政府在宣傳教育方面如何發力,提升居民、旅客的環保意識,會否考慮優化宣傳手段,例如在街頭的回收箱、臨時回收點張貼的標識中增設二維碼,供有興趣的居民、旅客快速了解,又或者在“一戶通”app、旅遊局的宣傳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多個線上宣傳途徑增設環保政策欄目,有助增加本澳環保政策的曝光率,提升居民、旅客的環保意識,從而促進他們進一步行動?
3、橫琴粵澳深合區過去在垃圾分類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礎,比如2021年已啟用橫琴垃圾分類處理中心[4],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與大數據結合,推動垃圾分類智慧化收集,請問當局會否與橫琴粵澳深合區的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和交流,未來考慮以“澳門新街坊”項目作為垃圾分類工作創新的試點,例如嘗試引入大數據系統、生活垃圾收費等等,為澳門垃圾分類工作開闢新思路?
[1] 該回收的固體廢物是指紙類、塑膠、橡膠及金屬等固體廢物。
[2] 政府回收的廢物資源量的數據來源於《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1》所提供的由環境保護局及巿政署回收的廢物資源回收量之數值,具體計算是將紙張、塑膠、金屬、玻璃、廚餘相加,而鋁罐/鐵罐一項由於不以公斤為單位,用個為單位計算,所以並未列入計算。
[3] 參考資料:https://www.tdm.com.mo/en/news-detail/675269?lang=zh&isvideo=false&category=all
[4] 參考網址:http://www.hengqin.gov.cn/zhshqxqzfmhwz/news/ywdt/hqbb/content/post_2969563.html
2022.06.09書面質詢(澳門環保政策的優化)書面回覆B.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