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
自珠澳逐步放寬通關措施以來,關閘及台山一帶的水客活動問題再度備受社會關注,此問題由來已久,尤其現時受疫情影響,不少居民因收入減少,靠走水貨收入維持生計,確實有他們的苦衷。但是,這些水客活動因其取貨過程聚集大量人群,以及貨物分裝時的佔據街道、棄置垃圾等問題,為該區防疫安全構成風險,引發環境衛生問題,潛在治安、消防隱患,影響行人進出、滋擾周邊居民。
雖然近年海關聯合各部門及內地相關部門開展多次聯合行動,但水客活動仍難以遏制,愈發隱秘,由以往當街舖轉至橫街窄巷,甚至藏身私人屋苑單位、閣樓內,採用移動式車輛交貨等,有變本加厲的形勢, 而且現時很多水客活動已發展至團伙式經營,這些不法份子利用法律容許的個人自用量,透過僱用水客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從事逃稅走私行為牟取暴利,不但影響粵澳兩地貿易正常往來,而且貨物來源不明,沒有進行檢驗,潛在染疫風險,甚至部分貨物處於在法律禁止或需申報才可攜帶出境的範圍。
目前本澳對水客活動的檢控,主要依據《對外貿易法》、《公共地方總規章》、《禁止非法工作規章》、《聘用外地僱員法》等法律法規,多以行政罰款為主,不過近日政府透露相關消息,表示倘有外僱被查獲從事“走水貨”將觸犯過界工作法例,如被查獲“走水貨”二至三次,將被界定以“走水貨”維生,他們的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俗稱“藍卡”)將被取消,相信會有助遏制水客活動,但這些外僱資格的突然取消,若沒提前與其僱主聯繫,有可能會影響這些企業的運作。
而且現時按《對外貿易法》最高可被科處10萬澳門元罰款,但對於收入豐厚的水貨集團不值一提,難有強勁的阻嚇力,希望澳門政府未來繼續著力思考如何打擊這類非法走私行為,降低水客活動對居民生活、防疫安全及城市形象的影響。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政府積極打擊水客活動,但依然難以根絕,並且隨著水客活動愈發隱秘,請問政府如何整治這種亂象,會否根據掌握的資料,深入研究本澳水客問題的成因,分析從事水客人員的構成及動機,從而對症下藥?會否思考從源頭上打擊,或截斷水客活動運作鏈,未來要如何加強執法、宣傳力度?會否考慮提升相關法律的罰款,打擊不法分子僱用水客走私逃稅的行為?
2. 政府提及外僱“走水貨”兩至三次,將可能吊銷其“藍卡”,有不少僱主不知道外僱存在該行為,而且部份本地中小微企外僱名額僅有一至兩名,外僱影響著企業的日常營運,為降低其僱主的運營風險,請問政府會否在保障私隱的前提下,外僱因“走水貨”首次觸犯相關法律時,第一時間通知僱主,令僱主做好提前準備,甚至起到監督的作用,以保障本地中小微企的日常營運,將損失降到最低?
3. 這些提供水貨的店舖一般人流密集,所處地區道路狹窄,潛在消防安全隱患,請問有關部門有否思考相關問題,萬一出現火災意外,應如何處理,有否準備相關的預案,會否就該區域多做消防巡查?
2021.11.16書面質詢(減少水客活動,保障居民生活)書面回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