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5疫下居民及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


議程前發言

立法會議員  何潤生

  世界衛生組織早前發佈的資料顯示,全球大約有10億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抑鬱症現在被視為兒童和青少年患病和致殘的主要原因。然而,精神衛生是公共衛生中最被忽視的領域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前夕發佈的最新《精神衛生地圖集》指出,雖然新冠大流行日益表明對精神衛生支持的需求在不斷增長,但世界各地卻無法為人們提供所需的精神衛生服務。 


  澳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環境轉差,居民日常生活模式受到影響,面對的壓力隨之增加,如經濟壓力、失業、照顧家庭成員等,居民的精神健康亦不容忽視。因此建議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對民間精神及心理服務的支援,持續加大民間心理機構人員與服務資助名額,擴大社區精神及心理服務團隊,以便能夠增強服務的主動性,制定獨立的預防策略及計劃,減低社區隱蔽個案的發生。並研究在現有社服支援網絡基礎上,為居民和精神康復者提供一站式的社區支援服務,以及盡快對相關專業人士開展相關的專業培訓,務求早期識別求助者的精神及心理健康問題,及早診斷及提供適切的援助。除了宣傳公共衛生訊息外,政府亦應加強宣傳,普及有關維護精神及心理健康、心理疏導、危機干預等方面的知識,把疫情對居民精神及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根據衛生局的自殺死亡監測資料,近年澳門青少年的自殺死亡原因有部分與精神疾病有關。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所有精神衛生疾患中有半數始於14歲,但大多數病例未被發現,也沒有得到治療。事實上,兒童及青少年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階段,人生早期階段是預防精神病的重要時機,高達半數成人所患的精神病是在患者14歲之前開始出現,學生在疫情之下的情緒問題更加凸顯,建議政府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宣傳,或研究於小學、中學將精神健康設為常規科目,以便在精神病形成前已得到支援及處理。同時,希望政府支持學校對學生情緒問題進行摸底測試,以關注臨界學生,預防悲劇發生;並加大資源投入為老師和學校社工提供培訓,以盡早識別需要情緒支援的學生,訂定合適和有效的策略協助學生減輕壓力,幫助他們增強抗逆能力及適應技巧。


2021年11月25日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