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澳門經濟民生造成不小的影響。特區政府為“穩經濟,保就業”,決定分階段推出一系列臨時性經濟援助措施紓解民困,包括減免稅務、派發三千元電子消費券、多發一次醫療券、全澳住宅免交三個月水電費、現金分享提前發放、向弱勢家庭發放額外兩個月經濟援助金等等,至於面向中小企的多項臨時援助計劃,包括減免稅費、中小微企援助及利息補貼等,各項援助涉及總預算約二百七十億元。相關政策措施方向性強,推出正合時宜,一方面能夠補貼居民日常生活開支,另一方面能增加內需刺激經濟,體現政府重視民生、為民紓困的決心,相信能部分緩解疫情對居民及商戶所造成的經濟壓力,令經濟在疫情後能早日重回正軌。
然而,今次疫情對本澳各行各業都是全方位的打擊,相關經濟援助措施的覆蓋面未夠全面,具體推行上仍需細化及優化,特區政府有必要多吸納不同行業和社會各界的意見,適時完善措施,做到精準援助,同時做好宣講及監管工作,讓措施真正得到實效。此外,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券,初步決定由澳門通提供服務,目前相關細節仍未公佈,但現時本澳仍有很多商戶並未安裝澳門通,社會普遍憂慮覆蓋範圍不夠全面,即使政府免費為商戶安裝設備,亦有可能在技術操作及認受性上存在推廣困難的情況,社會不免對此議論紛紛,希望政府在期間持續進行研究,清晰相關規定,理順具體操作,及早落實並向公眾發佈消息。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請問當局有關部門會否根據不同階層及行業居民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現時的紓緩措施,提升覆蓋範圍,從而使更多的中小企或自僱人士能夠受惠,並降低居民的經濟壓力?未來當局將如何協助部份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及其相關僱員轉型、轉業或者培訓?
二、現時有關三千元消費券的具體操作及執行問題仍未落實,請問有關當局何時才能公佈電子消費券具體計劃,例如:消費券卡的發放渠道、如何保證當時人使用、消費券的使用範圍、使用期限的計算模式、能否轉讓、如何確保大部分的商戶都能參與消費券計劃、舊區老店在推行上會否有困難等等,讓社會盡快知悉?
三、請問有關當局會否加快增加基建工程的投資,尤其中小型工程項目批給,優先批給予本地企業,加大市場內需,穩定本地承建商生存空間,帶動就業,為社會不同行業及其上下游增加就業機會?又會否優化工程項目環節,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增加措施的整體效益?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何 潤 生
二零二零年二月廿五日
2020.02.25適時調整經濟援助措施擴大支援範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