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8貧富懸殊及財政盈餘分配長效機制


書面質詢


    早前,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住戶收支調查結果,該調查每五年進行一次,目的是收集本澳住戶收入及消費支出的最新數據,其中,在量度住戶收入分配平均程度方面,2017/2018年澳門的堅尼系數為0.36,略高於2012/2013年的0.35;若扣除政府福利及津貼,相關數值則由五年前的0.38升至0.40。堅尼系數是衡量社會不平等的主要指標之一,系數最大為1,最小為0,堅尼系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而國際上通常把堅尼系數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


    雖然有關當局表示,澳門的堅尼系數上升的主因是人口老化及住戶規模縮減,這些變化使收入相對較低的住戶數目增加,從而影響住戶間收入的平均程度,而且2017/2018年政府福利及津貼令堅尼系數減低了0.04,較2012/2013年的0.03為高,反映有關措施在改善住戶收入分配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顯著,政府的公共福利開支不斷擴大,對收窄貧富差距範圍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並不表示居民能夠受惠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反而,特區政府應該警惕的是,現時本澳經濟蓬勃,政府的公共財政還可以應付龐大的社會福利開支,令堅尼系數由0.4的警戒線回落至0.36,但這並非真正收窄了貧富差距,而是意味着一旦本澳經濟出現逆轉,社會福利需要縮減的時候,將會更容易激發社會民生矛盾。


    事實上,2017年澳門本地居民人均年收入57.4萬,即每個月平均4.7萬元,而2018年澳門就業居民收入中位數為2萬元,但有不少居民都感到自身的收入與這些統計數字出現明顯差距,這正是反映了澳門社會有明顯的收入貧富懸殊。適度的收入差距可以刺激經濟發展,若差距過於懸殊則會阻礙經濟增長,為本澳社會帶來不少隱憂。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由於本澳經濟產業結構不平衡,財富傾向部分行業,請問有關當局未來將如何降低產業結構不均而導致的居民收入差距問題,以營造更為公平的社會環境?


    二、現時本澳主要依靠現金分享或各項津貼等二次分配來減少社會財富一次分配的不均,請問有當局未來將如何優化收入分配調控機制與政策體系?何時才會建立財政盈餘分配長效機制?


    三、請問有關當局,在經濟或社會服務方面有何更多的實質性措施支援低收入在職家庭,以紓緩本澳在職貧窮家庭的生活及經濟負擔?會否加大力度提升本澳低收入人士的工作能力和競爭力,鼓勵居民自力更生,增加就業收入,減少跨代貧窮問題?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何  潤  生

    二零一九年四月十八日

2019.04.18貧富懸殊及財政盈餘分配長效機制-書面回覆.pdf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