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7永福圍活化問題


書面質詢

早前,鏡湖慈善會決定將名下十三間位於大三巴街的永福圍物業贈送予特區政府,作為文化保育之用。特區政府回應表示權限部門正進行接收程序並已有該十三間物業的活化框架,計劃開展文化藝術教育普及、文化展演等,推動如粵曲、南音演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育,將配合周邊世界遺產和特色建築物,包括大三巴牌坊、聖安多尼堂、關前街、爛鬼樓等一帶,連成文化休閒片區,但暫不考慮在永福圍加入飲食元素。


永福圍是本澳重要的文物建築,位於花王堂街與果欄街之間,是現時連接核心旅遊區和舊區的地方,其保留了較為完整的青磚建築群,現時亦是《論區行賞》步行路線的其中一個遊覽景點。雖然近年有社區組織於永福圍開辦琴棋書畫活動、圍裡生活風情導賞團、邀請民間藝人展演傳統剪紙等項目,希望藉此吸引旅客走進舊區大街小巷,惟景點多年來除了特色建築外,相對缺乏其他旅遊設施及元素,吸引力欠奉,且缺乏宣傳推廣,不少旅客甚至本地居民都未必知道本有這歷史文化建築。即使有旅客走進遊覽,大多只是走馬看花,拍照留念後便匆匆離開,如此一來難以了解昔日澳門華人社會生活形態及其歷史文化,更未能充分感受澳門舊城區獨特的旅遊魅力。


  為此,本人提出下列質詢:


一、永福圍一帶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而且緊鄰大三巴牌坊、聖安多尼教堂等文化遺產,但由於位置較為偏僻,又缺乏相應的宣傳和指引,旅客難以察覺,時至今日,有關景點可謂乏人問津,為此,請問當局未來有何具體措施加強對永福圍及對本澳“圍里文化”的宣傳推廣工作?會否在附近增設相關旅遊指示和歷史介紹資料,為帶動旅客走進舊城區創設有利條件,以助分流大三巴一帶的龐大的旅客量?


    二、 請問當局何時才能制訂出活化永福圍十三間物業以及其周邊一帶的具體規劃方案?除了循文藝教育、文化展演方向活化永福圍一帶,活化社區經濟,豐富澳門的旅遊資源外,對於該區人口密度高且土地資源有限,社區設施和休憩用地不足等問題,又會否考慮撥出一部分地方規劃成社區活動中心,優化區內居民的餘暇生活?


  三、有居民表示早前文化局曾對永福圍部分建築物的樑柱和屋頂作簡單的修復,但由於無人居住和維護,現時又再次破損。請問當局,現時永福圍內相關建築物的房屋結構情況如何?何時會對有關建築進行重新修繕?會否有部份建築未能原幢保留而需要重建?在保育與重建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建築特色?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何  潤  生

      二零一八年八月十七日


2018.08.17永福圍活化問題-書面回覆.pdf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