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6旅遊業發展


口頭質詢

隨著國際與鄰近地區局勢的變化,今年澳門的旅遊業也受到一些影響。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首十個月參團旅客共729.2萬,與去年同期相若,十月份參團來澳旅客則按年顯著跌35.3%至50.9萬人次,今年首三季旅客總消費共478.3億元,亦較2018年同期減少6.7%;單看第三季旅客消費統計數據,扣除博彩花費,第三季旅客總消費金額為152億元,按年下跌17.2%;而旅客人均消費亦按年減少24.9%,其中內地旅客人均消費金額跌幅最大,按年下跌26.7%。整體而言,雖然總體參團旅客未減,人流如昔,但旅客的消費能力卻有所下降,商戶都大嘆“旺丁不旺財”,而且十月份接團量直線下降,反映本澳旅遊業逐步轉弱,實在令人憂慮。


由於澳門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還是一個微型經濟體,對外依賴性較強,難免受到外圍因素影響,加上土地資源有限,旅遊業存在本地旅遊資源及元素較單一、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綜合配套等問題,很容易減低旅客再次到訪或留宿的意慾,令澳門旅遊業雪上加霜,特區政府有必要查找原因,研究爭取更多其他客源市場,發展多元化的旅遊產品,並要加快與大灣區城市合作,促進澳門及區內旅遊業的整體發展。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雖然整體參團旅客數字並沒有減少,但十月份除馬來西亞團客同比有所上升之外,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團客均有跌幅,包括:內地、韓國、香港及台灣地區團客分別減38.5%、37.6%、42.5%及3.6%。當中,內地、香港和台灣是澳門的三大旅遊客源地,倘若情況持續下去,本澳的旅遊業遲早會受到影響,請問有關當局有何應對方法?如何拓展新市場?如何提高旅客消費意慾?


二、港珠澳大橋已開通一年,逐漸脫離了營運初期的混亂狀況,然而,大橋無論在總體使用量、交通基建配套設施、停車場使用量等方面均遠遜預期,早前旅遊學院公布的研究報告亦指出,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對本澳旅遊業產生負面影響,包括旅客留澳時間短及消費意慾下降等負面影響。請問有關當局有何具體措施借助大橋的開通以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發展本澳的旅遊業?會否與鄰近的大灣區城市開發更多旅遊產品,拓展不同客源,增加旅客的留澳時間?


三、承上題,旅遊局曾經表示正與香港旅遊發展局進行類似的研究,但仍未得出結論,請問有關當局何時才會完成研究?未來會否考慮公開相關研究報告?此外,早前當局開展的“旅客稅”研究進度如何,研究時是否會將現時的旅遊業情況考慮進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何  潤  生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