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前發言
立法會議員 何潤生
近日,特區政府計劃於氹仔沙崗墳場內興建火葬場,事件引起社會廣泛爭議,區內亦有不少居民表示強烈反對。最終,政府宣佈擱置上述規劃,並有意修法使火葬場選址更具彈性。綜觀是次火葬場選址問題引發社會的強烈爭議,主要源於政府的行政程序欠缺透明,資訊公佈如擠牙膏般含糊不清,以致居民獲取資訊不全面,因而對政府施政產生不信任。
事實上,澳門地小人多,不少被社會默認為「厭惡性」的民生設施,往往難以在接近民居的地方立足。還記得多年前,黑沙環衛生中心設立美沙酮服務,區內居民因擔心社區治安問題而群起反對。曾有社會服務機構計劃於民居內開設安老院舍,立即招來鄰近居民反對。特區政府當初規劃澳門半島輕軌走線,隨即引發部分社區居民強烈反對,以致路線一改再改,至今通車無期。除此之外,尚有氹仔史伯泰海軍將軍大馬路的油站、山頂醫院附近的傳染病大樓等,類似的例子多不勝數。這些正正說明了為何特區政府的施政工作長年被居民批評溝通不足、欠缺透明度。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府似乎並無汲取教訓,認真總結經驗。時至今日,政府在決策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施政工作時,仍欠缺系統和周詳的考量,未能充分掌握社情民意和社區的接受能力,同時對政策的解說欠全面,資訊提供和宣傳工作亦不到位,凡此種種,難免社會質疑政策的公平性和科學性,以致進一步質疑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力。
為此,本人衷心希望特區政府各部門能夠汲取是次火葬場選址爭議的教訓,認真總結經驗,今後能夠轉變施政觀念,加大政策資訊的公開力度,以更開放、包容的心態與社會對話,充分尊重和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務求在各類施政工作上能夠做到開誠佈公,以公開、透明、科學的決策取信於民。
二零一八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