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前發言
立法會議員 何潤生
去年“天鴿”風災重創澳門,暴露了本澳在災害應急機制、防災基建和災害意識的薄弱。日前,政府公佈了各個範疇應對重大災害的工作部署和計劃措施,其中在防災減災方面,提出研究編制中小學及幼兒園的「安全教育補充教材」,並公佈了學校防災工作計劃及指引,要求各間學校每年需執行兩次防災演習;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專題資助計劃、建立學校公共安全教育長效機制等。
防災教育的目的,是藉由教育的過程,讓居民清晰掌握災害發生前的預防、災害發生時的應變及災害發生後的處理與重建的正確知識,培養其正面積極的防災態度與價值觀,並以實際行動參與、預防、解決災害問題,提升居民的防災素養,減少因災害致生命、財產和精神上的損失。所以,防災教育是面對災害時很重要的一環,而防災教育的規劃,則非常仰賴特區政府政策的制定。
雖然,特區政府將研究編制「安全教育補充教材」,但本澳現階段並沒有將防災教育劃為科目,如何避免校園防災教育最後流於形式顯得尤其重要。除了按照教材上的內容講解之外,學校亦要思考如何將防災減災的相關知識融入到各種科目和日常生活中,惟現時本澳教師在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足,在課綱、教材、師資等方面有否系統性的規劃,會否有相配套的師資培訓?又或會否由防災專業人員進行講解?否則,防救災的專業知識會否因教學者不同而有所變化,這樣可能會導致學生難以學習到全面且準確的防救災專業知識,這並非單純統一教材就能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不少防救災體系先進的國家,例如日本,針對防災專業人員訓練上,均設有專業培育,針對其國內防災不同業務設計規劃不同課程,並在課程結束後進行測驗,通過後頒予證書,並定期針對最新的防災救災專業科技,設計新課程讓學員定期再培訓;對於不同群體或階層亦會規劃並進行不同的防災教育訓練,使其了解位處的區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及防災應變工作。所以,除了加強現時學校師資的防災知識培訓外,特區政府若能長期有針對性、系統性地規劃培育一批優秀的防災專業人員,再藉由這些團隊師資群帶動整體居民的防救災素養提升,將能更好地落實防災教育工作。
防災教育應該是終身教育,除了從學校着手從小培養居民的防災意識及應變技能外,當前社會各界都必須未雨綢繆,學習並掌握對災害的預防、應變及處理知識。為此,特區政府有必要拓闊防災減災教育的層面,建議統籌不同部門協作,結合社會及社區資源開展全民防災教育,例如:政府、企業、以及醫療、教育、社服等機構定期進行避難疏散訓練、演練社區防災組織的集結能力、教育家庭準備防災避難包、製作防災指引小冊子廣為宣傳等,從多面培養居民良好的防災知識,從而強化並提升澳門社會的抗災能力。
二零一八年四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