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前發言
顏奕恆
休憩設施向來是本澳居民關注的熱點,市政署近年持續重整和優化公園及休憩區設施,從最開始火爆全澳的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到近期首設“兒童飛索”的水塘公園近漁翁街A區遊樂場的出現,加上近日透露的觀音像休憩區即將新增“碰碰車”玩樂設施,林茂塘兒童遊樂場將於11月9日開放並新增了戶外沙池,多個“首次引入”引人矚目,為本澳兒童遊樂提供新選項,激發兒童和家長的玩樂熱情,可見特區政府積極回應居民對休憩設施需求,相信屆時開放將湧入大批人士嘗新。
然而,還有不少公園設施有待進一步優化,以石排灣郊野公園為例,公園面積廣闊,但兒童遊樂區面積較少、設施老化,建議利用好動植物公園的優勢,配合公園內的大熊貓館和珍稀動物館,進一步優化、擴建現有的兒童遊樂設施,引入符合其特質的新式遊樂設施,打造成一處兼具自然知識科普和親子娛樂的好去處,更長遠可結合附近的疊石塘山、九澳山的公園、休憩區一同規劃,營造大型的自然生態觀光休閒片區。
其次,從這些公園及休憩區設施翻新來看,仍有很多擴展的空間,比如成人的健身設施缺乏創新,家長和小朋友亦有共同玩樂的需求,未來建議引入新式的健身設施,為成年人提供更豐富、好玩的戶外健身選擇,並且可參考其他地區的特色共融遊樂場,大人小朋友都可以玩,供親子一同互動、玩樂的大型設施,進一步打造適宜全人群遊玩的大型共融式遊樂場,未來更是考慮融入智慧科技,內地已有城市建立智慧社區健身廣場,有能發電的健身車、記錄步數的健身步道、能顯示消耗熱量、配有語音播報的設備,建議嘗試小範圍引入智慧健身器材,推廣智慧體育社區的建設,引領居民科學運動。
除此之外,從本澳休憩場所的整體情況來講,據澳門自然網的資訊,本澳公園已超過四十個,休憩區包括臨時性的有七十多個,數量相當可觀,然而整體分佈不均,建議政府因地制宜,根據各區不同的人口結構和密度,增加更多兒童遊樂、綜合健身的場地及設施,以便滿足居民的休閒運動需求。
2022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