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
日本政府預計在今年夏天將處理過的福島核污水排放到大海,6月初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設備已開始試運行,引起國際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據目前已展露的資訊[1],日本排海行動將持續30年甚至更久,並且據有相關機構研究,經過洋流和水循環作用,自排放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全球海域[2]。然而日本是否嚴格處理核污水、核污染水淨化裝置成效如何、排放監測全面與否、數據可靠與否、排放核污水含有哪些放射性元素及殘留程度如何等仍只有日本單方面的解釋,世界上亦沒有處理核污水排海的先例,難以估料未來發展走向。
澳門特區政府早於2011年福島發生核事故後,隨即暫緩福島的水產、蔬果及奶製品、家畜肉類等鮮活食品進口本澳,該措施亦延續至今,並提及若日本啟動排放核污染水入海,市政署將立即擴大暫緩進口申請範圍至日本九個最高風險縣區,不排除進一步要求其他縣區的進口鮮活食品均須附上輻射檢測證明,並通過檢驗檢疫後才可進口。[3]同時2014年特區政府制訂了第16/2014號行政法規《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最高限量》標準,訂定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最高限量,嚴密把關食品安全。
然而日本排放的核污水含有六十多種放射性元素,其中氚沒辦法過濾[4],這樣含氚的核污水對海洋生態、漁業資源、食物鏈、食品安全帶來的不良影響將難以估量,而且有些日本護膚品原料含有海洋生物成分,顯然會對社會各個方面引起未知的“蝴蝶效應”,特別本澳與日本距離不遠,不少居民都偏愛日本食品、日用品、護膚品,因此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日本核污水排放的預案相當有必要性,本人就此提出以下質詢:
1、面對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計劃,除了此前食品進出口相關的舉措,請問當局還有哪些長遠部署?香港建立跨部門小組,台灣搭建源頭掌握、強化監測、擴散預報、資訊公開四方面的應對方案,當局會否考慮組建專門的跨部門小組[5],從日本核污水排放對本澳的漁業、食品安全、海域安全、日用品安全等多方面的影響,提前制定相關預案,以及相關風險評估指引?
2、綜合國際、國家及鄰近地區多方面評估,請問當局如何完善本澳核輻射相關監測指標、體系?除了已有措施以外,對於本地及其他進口海產品,日本護膚品和日用品等有否應用核輻射檢測?而且會否參考台灣,構建海域環境和漁產輻射長期監測機制、海洋擴散預報系統等?
3、不少居民對日本核污水排放存在諸多疑問,請問當局如何加強相關的宣傳科普工作?會否參考台灣地區,搭建專門的資訊平台[6],用於解答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的各項疑問、本澳的應對措施、監測成效等,以便更好釋除公眾疑慮?或者專門針對食品安全,在相關資訊網頁增加核污染食品的各項資訊,以助居民充分了解?
[1] 參考資料:日本東京電力公司https://www.tepco.co.jp/decommission/progress/watertreatment/
[2] 參考資料: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104/58118304.html
[3] 參考資料: https://www.cyberctm.com/zh_TW/news/detail/2981210
[4] 參考資料:同1、2
[5] 參考資料:https://www.wenweipo.com/a/202302/22/AP63f5f539e4b0c3a3c4b9c79b.html
[6] 參考資料:https://tworis.aec.gov.tw/
2023.06.30書面質詢(關於日本核污水排放的應對預案)書面回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