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
伴隨國家1月8日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總體方案的落實[1],方案提及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並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等,並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意味[2]迎來全面放開,而本澳亦因應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五日發佈《關於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公佈了1月8日零時起本澳出入境防疫的調整措施,同時宣佈疫情防疫過渡期將在1月8日正式結束。
現時出入境防疫政策的放寬幾乎回到三年前,這個好消息令很多居民、旅客欣喜,但是即使新冠病毒將被降為“風土病”[3],其Omicron變種病毒強盛的傳染力、對身體健康的威脅力以及諸多變異株分支,都難令人掉以輕心。縱觀同樣在2022年Omicron變種病毒流行階段放寬防疫管控和出入境政策的德國、日本,放寬後出現了多波疫情高峰。雖然本澳在防疫過渡期已度過了第一波疫情高峰,政府估算本澳本澳感染人口已達約六至七成,但隨著內地春運開展、港澳恢復通關,再加上Omicron新冠病毒變異株品種多,未來還可能持續變異,所以本澳仍可能會再度出現疫情高峰期,“陽康”人士亦會面臨“二次感染”,甚至是多次重複感染,更會面臨“長新冠”(新冠後遺症)的風險,無疑對長者、兒童、孕婦及患基礎病人士造成嚴峻的健康風險。
因而在這種新的防疫常態化下,本澳未來的防疫及醫療預案尤為重要,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雖然新冠病毒感染將降為“風土病”,但仍會威脅居民的身體健康,而且加上防疫政策持續放開,未來感染新冠病毒的狀況仍會持續,請問當局在未來新防疫常態化下有何醫療預案?未來會否參考內地根據健康風險等級構建分級健康管理的預案,即對長者、兒童、孕婦及患基礎病人士等高風險人士進行健康調查、管理和健康監測,構建符合本澳的分級健康管理機制,尤其是如何運用本地社區醫療資源、社服機構,透過提供血氧檢測、氧療服務等,及時發現高風險人士健康風險,合理安排和分配醫療資源進行救治?
2、 政府已根據現有數據預估本澳新冠感染率,但仍不夠精準,難以深入了解本澳長者等其他群體的染疫狀況,請問當局如何透過更多途徑,甚至向醫療機構、社服機構等收集數據,進而更準確預判目前本澳居民和重症高風險人群感染率?而且目前政府較少披露本澳居民和高風險人士輕重症比例、病程長短、新冠後遺症狀況,請問未來會否收集並公佈更多相關數據,並構建本澳居民對新冠病毒免疫防禦的大數據模型,從而據本澳不同免疫狀況人群染疫狀況,優化本澳醫療預案?
3、 現時本澳已出現大批康復者,請問當局會否考慮針對康復者進行追蹤調查,深入了解新冠後遺症帶來的影響?並且縱觀其他國家和地區染疫情況[4],有一定的幾率會二次感染,請問本澳在預防本澳居民二次感染方面有何應對方案?會否構建二次及多次感染監測機制,以便社會實時了解最新疫況?
[1] 參考資料: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212/e97e4c449d7a475794624b8ea12123c6.shtml
[2] 參考資料: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212/e97e4c449d7a475794624b8ea12123c6.shtml、http://www.gov.cn/zhengce/2022-12/27/content_5733743.htm
[3] 參考資料: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3-01/06/content_1646254.htm
2023.01.06書面質詢(未來新防疫常態化下醫療預案)-書面回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