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優化預防和治理蚊患工作


書面質詢


    現時步入五月、迎來夏季,天氣逐漸炎熱潮濕、雨水增多,容易孳生蚊蟲。蚊叮蟲咬影響居民日常生活,而且蚊子還是登革熱和寨卡病毒傳播的主要媒介,防蚊、滅蚊事宜再度提上日程。特區政府多年以來一直持續執行蚊患防控工作,噴灑滅蚊劑、清理衛生黑點、通過誘蚊產卵器預測蚊患程度、引入“新型蚊子陷阱”的滅蚊設備等等。


縱觀鄰地地區,香港採取誘蚊器指数、密度指數展現蚊患程度,並據不同指標分為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防蚊滅蚊舉措;北京去年發佈了“蚊蟲叮咬指數”,該指數是利用十餘年蚊蟲監測與氣象觀測資料,對比蚊蟲密度,建立大數據模型,形成了監測預報機制,從主動監測走向及時預報,並為公眾提出不同等級下相應的個人防護建議。


    對此,為進一步優化本澳預防和治理蚊患工作,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目前本澳未設立蚊患程度分級制,而且沒設立密度指數的指標,請問當局會否參考其他地區的滅蚊措施,考慮引入蚊患密度指數、分級制及相應防蚊滅蚊舉措?


    2、不少地區利用智慧科技引入蚊患治理工作,請問當局如何應用“智慧+”蚊患檢測、滅蚊工作?會否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例如結合AI和大數據技術,將過往蚊患監測數據及氣象影響建立模型,創建實時預報機制,以互動地圖、文字資訊等形式公佈,讓居民及時了解實際情況?


    3、去年政府在回應議員質詢時[1],提及2019年開展的全澳家居及大廈公共地方蚊蟲地方蚊媒孳生源調查結果,市民清理家居積水方面有待加強,請問如今情況是否有所改善?未來如何多方面加強防蚊滅蚊的社區宣傳工作?


[1]具體所指的是政府對梁孫旭議員2021年5月21日提出書面質詢之回覆,批示編號為680/VI/2021。



2022.05.04書面質詢(優化預防和治理蚊患工作)書面回覆B.pdf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