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優化外僱退場機制及為本澳居民創設就業條件


書面質詢


    根據勞工事務局公佈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本澳外地僱員共17.11萬,按年減少3.7%[1],與疫情前的外僱總人數對比(2019年第4季)更減少超過2.5萬人,儘管當局曾指出為增加本地求職者成功獲聘的機會,倘有合適或足夠的本地僱員可擔任相關職位,將不會批准對應職種的外地僱員申請,而本地居民就業與外地僱員退場並不能簡單理解為此消彼長的關係,然而相關數據亦反映在目前的就業市場狀況下,本澳外地僱員退場機制仍有不少尚待優化的空間。

    

    近期本澳總體失業率持續攀升,各個主要行業的就業人數均有所下跌,本地居民失業率更升至4.3%,就業不足人數亦有1.11萬人[2],可見本地社會經濟狀況及環境的變化急劇,如何幫助本地求職者更好地應對社會產業結構變化、優化本地專業人才培養,積極為本澳居民創設就業條件,理應重視。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第一,根據勞工事務局公佈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本澳外地僱員共17.11萬,而截至2021年12月底,僅6間大型休閒企業及其旗下的公司,以及所有設有娛樂場的酒店所聘用的外地僱員,便足有23,676人[3],在目前的勞動市場環境狀況下,相關外地僱員數量仍顯不少。因應現時本澳就業環境的轉變,不少居民希望特區政府能夠優化外僱退場機制,還職於民。因此,請問當局是否掌握現時本澳的各個不同範疇的行業當中,有多少比例是由外僱佔有,當中有多少職位,例如文員、銷售等工種,有條件改由本地居民替代擔任,以提高本地居民的就業率?

 

    第二,本澳部分行業工種,例如建築業、服務業、家傭等,由於職務內容及薪酬等原因,較少本地人願意入行,行政長官賀一誠亦曾在2020年的《施政報告》記者會上,希望居民能夠「放下身段」;然而另一方面,亦有不少本地人表示由於外僱薪金一般比本地人低,本澳企業較傾向於聘請外僱,致使他們「一位難求」。相關情況反映出現時本澳「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做」的情況十分嚴重。請問當局是否了解相關情況是否由於本地產業結構改變所引致?未來當局有何計劃幫助本地求職者更好地應對社會產業結構的改變,以避免本澳居民結構性失業的情況一再發生?

 

    第三,受限於澳門的專業課程種類,就實際情況而言,不少企業職位與居民所讀科目、擅長領域未必對口,特別是對於專業工種而言,由於本澳的證照及專業資格制度不夠完善,不少企業只能向外尋找相應人才,以建築業為例,燒焊、吊機、水電及裝修等各個工種的專業性強,不但薪酬高、需求量大,而且隨着未來裝配式建築不斷增加,相關情況亦會改變傳統建築業辛苦且不夠體面的情況,若能夠改變居民的刻板印象和完善相應的本地專業人才培養,將能夠為本地人創造不少就業機會,鼓勵更多年輕人入行,同時能夠減少相應的外僱數量。因此,請問當局未來有何具體的措施,因應社會未來的發展和需求,優化本地專業人才培養,如建築業當中的燒焊、吊機、水電及裝修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以配合本澳整體社會發展及具體市場需求,為更多居民創設更多就業機會?  


[1] https://www.dsec.gov.mo/getAttachment/5f2a1d19-ad26-4447-9ab9-498fee0da06c/C_DEM_FR_2021_Q4.aspx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統查局,人口統計,2021年第4季。

[2] https://www.dsec.gov.mo/getAttachment/0841c1b7-419d-4073-b675-188d1024fa7b/C_IE_FR_2021_M12.aspx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統查局,就業調查,2021/12-2/2022。

[3] 關於勞工事務局回覆李良注議員的第006/VII/2022號公函《就支援失業人士的新措施、優先削減博企外僱名額的計劃以及向本澳居民發放的大灣區就業津貼》書面質詢回覆。



2022.03.31書面質詢(優化外僱退場機制及為本澳居民創設就業條件)書面回覆.pdf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