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至2017年6月底,本澳總人口已達648,400人,2016年全年入境旅客約有3,095萬人次,而全澳俗稱“黑的”的普通的士只有約1,600部,社會普遍有意見認為這個比例無疑是杯水車薪。眾所周知,居民經常抱怨“打的難”已非新鮮事,更令人無奈的是,每逢大時大節或遇上惡劣天氣,有部分不良的士司機更是“例牌”開天殺價、濫收車資。如早前颱風“卡努”襲澳,警方全日截獲九十八宗的士濫收車資、二十宗拒載,票控十宗非法經營“白牌車”。
事實上,特區政府與早前澳門電召的士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有關特別的士客運業務的合同,讓該公司經營一百部為期八年特別的士(俗稱“電召的士”) 的原意,就是希望透過即時召喚及預約服務,彌補“黑的”在功能上的不足,包括讓舊城區的居民也能使用到的士服務,以及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無障礙的士服務,期望“電召的士”和“黑的”兩者之間起着彼此互補和促進的關係。而首五十部“電召的士”已於今年4月1日正式投入營運,餘下五十部特別的士在營運起計一年內也會陸續投入服務。有不少居民向本人反映,“電召的士”投入營運後,“搭的難”問題確實有所改善,加上可提供預約服務,司機態度亦較好,即使要加收電召費或預約費,也樂於使用“電召的士”服務。惟近期卻時常出現“電召”失敗的情況,居民擔心究竟是電召的士數量不足,抑或是人手或運營上存在困難所致?更憂慮“電召的士”會否如過往“黃的”般漸漸失去“電召”功能,以致“搭的難”問題又再故態復萌?
為此,本人提出下列質詢:
一、“電召的士”投入服務至今已達半年,惟不少居民反映“電召難”情況趨嚴重,請問箇中原因為何?當局能否定期公佈“電召的士”相關營運情況,如即時及預約電召量、電召及客戶熱線接聽比率、出車量、接載量、無障礙的士服務運營情況等,讓公眾釋除不必要的疑慮,同時亦有助社會更科學審視、評價特別的士服務?
二、“電召的士”營運公司曾表示,其餘五十部特別的士預計今年七月底至八月初會投入服務[1],因此,請問當局現時是否已增至一百部特別的士全面投入服務?未來會否適當增加特別的士數量,以切實回應市場殷切地需求?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何 潤 生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三日
[1] 2017年7月26日《澳門日報》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