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前發言
社工局殘疾評估登記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本澳持有效殘疾評估登記證總人數為18,531人[1],比同年6月增加了353人;加上老年人口的增加、有無障礙需求的孕婦、兒童、傷病人員等人群,社會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及對殘疾人士的關注廣泛而迫切。
無障礙環境建設關乎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誌,我們要高度重視。」然而,現時公共環境的無障礙建設仍有相當的優化空間。此外,殘疾津貼自2019起未曾調整,期望特區政府因應社會通貨膨脹的環境適時調升。雖然近年特區政府不斷加大對殘疾人士的支援配套,但無障礙工作環境的狀況、殘疾人士的展能、職業康復訓練所需經費,甚至是照顧者的支援力度方面,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
為構建殘疾人士正向生活的目標,本人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隨著國家《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出台,期望特區政府以國家政策馬首是瞻,研究在本澳進行立法,堅實保障公共及私人地方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完善法規內無障礙環境建設監督制度中「組織和個人有權提出加強和改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對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進行投訴、舉報」,執行檢舉機制。切實執行《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妥善監管私人建築商對無障礙設施建設的遵守及合作,讓殘疾人士於任何環境皆能平等及便捷地參與社會生活。
二、 豐富無障礙的資訊交流內容。明確為殘疾人、老年人獲取公共資訊提供之便利;發佈突發事件資訊時,條件具備的同步採取無障礙資訊交流方式,促進殘疾及有需要之人士達至安全出行。
三、照顧者肩負照護的重任,對生活拮据的家庭壓力尤是百上加斤。故此,期望特區政府加大對殘疾人士的津貼補助及資助範圍外,亦宜擴闊照顧者津貼的涵蓋對象和資助力度。按市場發展及物價通脹的環境機制及時檢討殘疾人士及照顧者津貼的發放水平,讓他們經濟生活更受到保障。除物質支援方面,建議政府與企業合作,提供在職照顧者友善措施,如設立照顧假期、心理支援等,舒緩其照顧壓力並更有利家庭分擔照顧責任,以營造更有包容力的良性社會氛圍,促進殘疾人士及照顧者能安心邁進社會。
[1] 社會工作局:「殘疾評估登記證」統計資料,2024年9月30日。
2024年第三季累計數據.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