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質詢
輕軌氹仔線於2019年12月10日開通,初時實施免費搭乘優惠,吸引不少居民及遊客試乘,日均載客量錄得33,000人次,今年1月當局延續免票措施,日均載客量雖然下降至16,000人次,但人流依然較多,直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加上免票措施結束,今年2月至5月份日均載客量大幅下跌至僅1,000多人次。澳門輕軌最多可以四節車廂編組行駛,單次最大載客量可高達400人,加上不會出現塞車的情況,是快捷且運量大的公共交通工具,惟現時輕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極低。
輕軌載客量低的原因很大程度在於目前只有氹仔線營運,未能接駁本澳其他地區以至各個口岸,輕軌相關設施及配套並未完善,輕軌與巴士之間沒有轉乘優惠,輕軌未能真正融入整個公交系統,又欠缺商業及旅遊元素,難以吸引居民搭乘,遠遠未能達到以“輕軌為主、巴士為輔”的交通政策目標。儘管因為特區政府的補助,去年輕軌公司在零收入的情況下,依然保留結餘1121.69萬澳門元,但本澳輕軌造價高昂,根本不可能靠票價收入彌補投資和營運成本,單靠公帑補貼也不是長久的辦法,有關當局應該檢討輕軌開通後的營運情況,提出完善輕軌各方面的配套設施,以及擴大輕軌系統整體效益的方案。長遠而言,必須加快輕軌東線、石排灣線及橫琴線的建設,及早開展路線諮詢及工程招標,爭取早日通車營運,解決跨區交通問題,才能帶動人流。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鑒於目前輕軌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低下,請問有關當局有何措施拓展輕軌公司的收入來源?會否適當增加商業元素配套,例如:增加車身廣告、站點廣告、增設自助售賣區等?又或者會否考慮利用輕軌營運加強氹仔線旅遊景點宣傳,例如:開設輕軌觀光旅遊列車、規劃輕軌旅遊路線、推出優惠活動、善用輕軌空間與中小企業及文創團體合作、在車站和車廂內加入文化創作元素、創設一些“打卡熱點”等,增加輕軌的附帶功能及居民乘搭的誘因,擴大輕軌系統的整體效益,減少虧損情況,亦藉此扶持相關企業及產業發展?
二、請問有關當局如何完善輕軌各方面的配套設施,以及優化各種軟硬設施?如何優化輕軌各站點與巴士之間的接駁配套,讓居民享有兩種交通工具的轉乘優惠?輕軌何時才能使用澳門通及其他電子工具支付乘車費,方便乘客出行?
三、政府曾經表示輕軌東線計劃今年上半年公開諮詢,但半年過去仍未見諮詢文本出台,請問有關當局預計何時才能交予社會公開諮詢?輕軌石排灣線又將何時招標?至於輕軌延伸至橫琴線方面,因涉及跨境工程,有沒有工程計劃時間表?何時才能啓動橫琴線項目?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何 潤 生
二零二零年六月廿六日